造字法,汉字字典

啟的甲骨文,金文,竹简及象形码

发表于 2024-04-30 zhangxinwei
字:啟
部件:又启
说文解字:教也。从攴启聲。《論語》曰:"不憤不啟。"
象形码:QER
造字法:声部启,启者开也,此加口谓以言教而明也开悟也,引为教。正语曰不愤不启,不悱不发,举一隅不以三隅反,则不复也。最新的版本是《汉字公式》,比这个版本的解释更好
古语用例:

「國不堪貳,君將若之何?欲與大叔,臣請事之;若弗與,則請除之。無生民心。」公曰:「無庸,將自及。」大叔又收貳以為己邑,至于廩延。子封曰:「可矣,厚將得眾。」公曰:「不義不暱,厚將崩。」大叔完聚,繕甲兵,具卒乘,將襲鄭,夫人將啟之。公聞其期,曰:「可矣!」[左傳]

「畢萬之後必大。萬,盈數也;魏,大名也。以是始賞,天啟之矣。天子曰兆民,諸侯曰萬民。今名之大,以從盈數,其必有眾。」[左傳]

「昔武王克殷,微子啟如是。武王親釋其縛,受其璧而祓之。焚其櫬,禮而命之,使復其所。」[左傳]

「臣聞天之所啟,人弗及也。晉公子有三焉,天其或者將建諸,君其禮焉。男女同姓,其生不蕃。晉公子,姬出也,而至於今,一也。離外之患,而天不靖晉國,殆將啟之,二也。有三士足以上人而從之,三也。晉、鄭同儕,其過子弟固將禮焉,況天之所啟乎?」[左傳]

「不可。臣聞之曰:『報者倦矣,施者未厭。』狄固貪惏,王又啟之,女德無極,婦怨無終,狄必為患。」[左傳]

「王章也。未有代德,而有二王,亦叔父之所惡也。」與之陽樊、溫、原、欑茅之田。晉於是始啟南陽。陽樊不服,圍之。蒼葛呼曰:「德以柔中國,邢以威四夷,宜吾不敢服也。此,誰非王之親姻,其俘之也?」[左傳]

「臣聞之,兵作於內為亂,於外為寇,寇猶及人,亂自及也。今臣作亂而君不禁,以啟寇讎,若之何?」[左傳]

「晉師至矣!」楚人亦懼王之入晉軍也,遂出陳。孫叔曰:「進之,寧我薄人,無人薄我。《詩》云:『元戎十乘,以先啟行。』先人也。《軍志》曰:『先人有奪人之心』。薄之也。」遂疾進師,車馳卒奔,乘晉軍。桓子不知所為,鼓於軍中曰:「先濟者有賞。」[左傳]

「城已惡。」莒子曰:「辟陋在夷,其孰以我為虞?」對曰:「夫狡焉思啟封疆以利社稷者,何國蔑有?唯然,故多大國矣。唯或思或縱也。勇夫重閉,況國乎?」[左傳]

「吾乃今而後知有卜筮。夫郊祀后稷,以祈農事也。是故啟蟄而郊,郊而後耕。今既耕而卜郊,宜其不從也。」[左傳]

「城小而固,勝之不武,弗勝為笑。」固請。丙寅,圍之弗克。孟氏之臣秦堇父輦重如役。偪陽人啟門,諸侯之士門焉。縣門發,郰人紇抉之,以出門者。狄虒彌建大車之輪,而蒙之以甲,以為櫓,左執之,右拔戟,以成一隊。孟獻子曰:「《詩》所謂『有力如虎』者也。」[左傳]

字形演变:
甲骨文: 甲骨文啟0 甲骨文啟1 甲骨文啟2
金文: 金文啟0 金文啟1 金文啟2
竹简帛书: 竹简帛书啟0
说文解字篆文: 说文解字篆文啟0
加入收藏

会员评论登录

评论


关于汉字公式

回到首页

后台数据库查询耗时: 10826 微秒

@2015-2023 最精简的解释,来自于自然、来自于生活

豫ICP备2023033703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