夷的造字法与说文解字
「善不可失,惡不可長,其陳桓公之謂乎?長惡不悛,從自及也。雖欲救之,其將能乎?《商書》曰:『惡之易也,如火之燎于原,不可鄉邇,其猶可撲滅?』周任有言曰:『為國家者,見惡,如農夫之務去草焉,芟夷蘊崇之,絕其本根,勿使能殖,則善者信矣。』」[左傳]
「子糾,親也,請君討之。管、召,讎也,請受而甘心焉。」乃殺子糾于生竇,召忽死之。管仲請囚,鮑叔受之,及堂阜而稅之。歸而以告曰:「管夷吾治於高傒,使相可也。」[左傳]
「與我伐夷而取其地。」[左傳]
「師出於陳、鄭之間,國必甚病。若出於東方,觀兵於東夷,循海而歸,其可也。」申侯曰:「善。」濤塗以告齊侯,許之。申侯見曰:「師老矣!若出於東方而遇敵,懼不可用也。若出於陳、鄭之間,共其資糧屝屨,其可也。」[左傳]
「目夷長且仁,君其立之。」公命子魚,子魚辭,曰:「能以國讓,仁孰大焉?臣不及也,且又不順。」[左傳]
「崇明祀,保小寡,周禮也;蠻夷猾夏,周禍也。若封須句,是崇皥、濟而修祀紓禍也。」[左傳]
「王章也。未有代德,而有二王,亦叔父之所惡也。」與之陽樊、溫、原、欑茅之田。晉於是始啟南陽。陽樊不服,圍之。蒼葛呼曰:「德以柔中國,邢以威四夷,宜吾不敢服也。此,誰非王之親姻,其俘之也?」[左傳]
「中國不振旅,蠻夷入伐,而莫之或恤,無弔者也夫!《詩》曰:『不弔昊天,亂靡有定。』其此之謂乎!有上不弔,其誰不受亂?吾亡無日矣!」君子曰:「知懼如是,斯不亡矣。」[左傳]
「城已惡。」莒子曰:「辟陋在夷,其孰以我為虞?」對曰:「夫狡焉思啟封疆以利社稷者,何國蔑有?唯然,故多大國矣。唯或思或縱也。勇夫重閉,況國乎?」[左傳]
「晉人執我行人叔孫婼。」言使人也。晉人使與邾大夫坐,叔孫曰:「列國之卿當小國之君,固周制也。邾又夷也。寡君之命介子服回在,請使當之,不敢廢周制故也。」[左傳]
「甘氏又往矣。」對曰:「何害?同德度義。《大誓》曰:『紂有億兆夷人,亦有離德;余有亂臣十人,同心同德。』此周所以興也。君其務德,無患無人。」[左傳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