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的造字法与说文解字
「師出於陳、鄭之間,國必甚病。若出於東方,觀兵於東夷,循海而歸,其可也。」申侯曰:「善。」濤塗以告齊侯,許之。申侯見曰:「師老矣!若出於東方而遇敵,懼不可用也。若出於陳、鄭之間,共其資糧屝屨,其可也。」[左傳]
「吾撫女以從楚,輔之以晉,可以少安。」鄭伯喜於王命而懼其不朝於齊也,故逃歸不盟。孔叔止之,曰:「國君不可以輕,輕則失親;失親,患必至。病而乞盟,所喪多矣!君必悔之。」[左傳]
「諺有之曰:『心則不競,何憚於病?』既不能彊,又不能弱,所以斃也。國危矣!請下齊以救國。」公曰:「吾知其所由來矣!姑少待我。」對曰:「朝不及夕,何以待君?」[左傳]
「人奪女妻而不怒,一抶女,庸何傷?」職曰:「與刖其父而弗能病者何如?」[左傳]
「恤病,討貳。」於是卿不書,不實其言也。宋為盟故,伐陳。衛人救之。孔達曰:「先君有約言焉,若大國討,我則死之。」[左傳]
「必嫁是。」疾病則曰:「必以為殉。」及卒,顆嫁之,曰:「疾病則亂,吾從其治也。」及輔氏之役,顆見老人結草以亢杜回,杜回躓而顛,故獲之。夜夢之曰:「余,而所嫁婦人之父也。爾用先人之治命,余是以報。」[左傳]
「崔子將有大志,不在病我,必速歸,何患焉?其來也不寇,使民不嚴,異於他日。」[左傳]
「人有言曰:『雖有挈缾之知,守不假器,禮也。』夫子從君,而守臣喪邑,雖吾子亦有猜焉。」季孫曰:「君之在楚,於晉罪也。又不聽晉,魯罪重矣。晉師必至,吾無以待之,不如與之。間晉而取諸杞。吾與子桃,成反,誰敢有之?是得二成也。魯無憂,而孟孫益邑,子何病焉?」[左傳]
「從者病矣,請以食之。」[左傳]
「孟孫為成之病,不圉馬焉。」[左傳]
「寡人離病於外久矣,子請亦嘗之。」[左傳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