業的造字法与说文解字
「臣以為肄業及之也。昔諸侯朝正於王,王宴樂之,於是乎賦《湛露》,則天子當陽,諸侯用命也。諸侯敵王所愾,而獻其功,王于是乎賜之彤弓一,彤矢百,玈弓矢千,以覺報宴。今陪臣來繼舊好,君辱貺之,其敢干大禮以自取戾?」[左傳]
「子獨不聞夫至人之自行邪?忘其肝膽,遺其耳目,芒然彷徨乎塵垢之外,逍遙乎無事之業,是謂為而不恃,長而不宰。今汝飾知以驚愚,脩身以明汙,昭昭乎若揭日月而行也。汝得全而形軀,具而九竅,無中道夭於聾盲跛蹇而比於人數,亦幸矣,又何暇乎天之怨哉!子往矣!」[莊子]
「吾學先王之道,脩先君之業;吾敬鬼尊賢,親而行之,無須臾居。然不免於患,吾是以憂。」[莊子]
「若趎之年者已長矣,將惡乎托業以及此言邪?」[莊子]
「業可得進乎?」[莊子]
「今者丘得遇也,若天幸然。先生不羞而比之服役,而身教之。敢問舍所在,請因受業而卒學大道。」[莊子]
「大王之國,北有甘泉、谷口,南帶涇、渭,右隴、蜀,左關、阪;戰車千乘,奮擊百萬。以秦卒之勇,車騎之多,以當諸侯,譬若馳韓盧而逐蹇兔也,霸王之業可致。今反閉關而不敢窺兵于山東者,是穰侯為國謀不忠,而大王之計有所失也。」[戰國策]
「子傒有承國之業,又有母在中。今子無母于中,外託于不可知之國,一日倍約,身為糞土。今子聽吾計事,求歸,可以有秦國。吾為子使秦,必來請子。」[戰國策]
「河山之險,豈不亦信固哉!」王錯侍坐曰:「此晉國之所以強也。若善脩之,則霸王之業具矣。」吳起對曰:「吾君之言,危國之道也;而子又附之,是危也。」武侯忿然曰:「子之言有說乎?」[戰國策]
「廢公叔而相幾瑟者,楚也。今幾瑟亡之楚,楚又收秦而復之,幾瑟入鄭之日,韓,楚之縣已。公不如令秦王賀伯嬰之立也。韓絕于楚,其事秦必疾,秦挾韓親魏,齊、楚後至者先亡。此王業也。」[戰國策]
「始大人常以臣無賴,不能治產業,不如仲力。今某之業所就孰與仲多?」[史記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