造字法,汉字字典

釁的甲骨文,金文,竹简及象形码

发表于 2024-04-30 zhangxinwei
字:釁
部件:null
说文解字:血祭也。象祭竈也。从爨省从酉,酉,所以祭也。从分,分亦聲。
象形码:FUUKDCF
造字法:最新的版本是《汉字公式》,比这个版本的解释更好
古语用例:

「可矣。讎有釁,不可失也。」[左傳]

「猶有妖乎?」對曰:「人之所忌,其氣燄以取之,妖由人興也。人無釁焉,妖不自作。人棄常,則妖興,故有妖。」[左傳]

「敢問降階何由?」子羽不能對,歸以語然明。然明曰:「是將死矣,不然將亡。貴而知懼,懼而思降,乃得其階。下人而已,又何問焉?且夫既登而求降階者,知人也,不在程鄭。其有亡釁乎?不然,其有惑疾,將死而憂也。」[左傳]

「師不興,孤不歸矣。」八月,卒于楚。楚子曰:「不伐鄭,何以求諸侯?」冬十月,楚子伐鄭,鄭人將禦之。子產曰:「晉、楚將平,諸侯將和,楚王是故昧於一來。不如使逞而歸,乃易成也。夫小人之性,釁於勇、嗇於禍,以足其性,而求名焉者,非國家之利也。若何從之?」[左傳]

「敝邑知罪,敢不聽命?先君之敝器,請以謝罪。」公孫晳曰:「受服而退,俟釁而動,可也。」[左傳]

「陽虎若不能居魯,而息肩於晉,所不以為中軍司馬者,有如先君!」獻子曰:「寡君有官,將使其人。鞅何知焉?」獻子謂簡子曰:「魯人患陽虎矣。孟孫知其釁,以為必適晉,故強為之請,以取入焉。」[左傳]

「吳新有釁,必不能復出軍。東兵已多,可須後問」。毓以為「夫論事料敵,當以己度人。今誕舉淮南之地以與吳國,孫壹所率,口不至千,兵不過三百。吳之所失,蓋為無幾。若壽春之圍未解,而吳國之內轉安,未可必其不出也。」大將軍曰:「善。」[三國志]

「今賊雖盛,然皆新合,或有脅從,未必同心;因釁擊之,善惡必離,離而歸我,我增而彼損矣。旣獲益衆之實,且有倍氣之勢,率以進討,破之必矣。若待大軍,曠日持乆,善人無歸,必合於惡,善惡旣合,勢難卒離。雖有詔命,違而合權,專之可也。」[三國志]

「國有驥而不知乘,焉皇皇而更索!」昔管、蔡放誅,周、召作弼;叔魚陷刑,叔向匡國。三監之釁,臣自當之;二南之輔,求必不遠。華宗貴族,藩王之中,必有應斯舉者。故傳曰:「無周公之親,不得行周公之事。」[三國志]

「昔孫權再至合肥,一至江夏,其後全琮出廬江,朱然寇襄陽,皆無功而還。今陸遜等已死,而權年老,內無賢嗣,中無謀主。權自出則懼內釁卒起,癕疽發潰;遣將則舊將已盡,新將未信。此不過欲補定支黨,還自保護耳。」[三國志]

「寇難未弭,曹叡驕凶,遼東三郡苦其暴虐,遂相糾結,與之離隔。叡大興衆役,還相攻伐。曩秦之亡,勝、廣首難,今有此變,斯乃天時。君其治嚴,總帥諸軍屯住漢中,須吳舉動,東西掎角,以乘其釁。」[三國志]

字形演变:
甲骨文:
金文:
竹简帛书:
说文解字篆文: 说文解字篆文釁0
加入收藏

会员评论登录

评论


关于汉字公式

回到首页

后台数据库查询耗时: 2976 微秒

@2015-2023 最精简的解释,来自于自然、来自于生活

豫ICP备2023033703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