午的甲骨文,金文,竹简及象形码
字:午
部件:午
说文解字:啎也。五月,陰气午逆陽。冒地而出。此予矢同意。凡午之屬皆从午。
象形码:E
造字法:象形,如棒槌,舂米之杵, 一端粗一端细。最新的版本是《汉字公式》,比这个版本的解释更好
古语用例:
「譆譆,出出!」鳥鳴于亳社,如曰:「譆譆!」甲午,宋大災。宋伯姬卒,待姆也。君子謂宋共姬「女而不婦。女待人,婦義事也」[左傳]
「吾夢如是,今而日食,何也?」對曰:「六年及此月也,吳其入郢乎!終亦弗克。入郢必以庚辰,日月在辰尾。庚午之日,日始有謫。火勝金,故弗克。」[左傳]
「今秦發三將軍:其一軍塞午道,告齊使興師渡清河,軍於邯鄲之東;一軍軍成臯,驅韓梁軍於河外;一軍軍於澠池。約四國為一以攻趙,趙服,必四分其地。是故不敢匿意隱情,先以聞於左右。臣竊為大王計,莫如與秦王遇於澠池,靣相見而口相結,請案兵無攻。願大王之定計。」[史記]
「歲在甲午,劉備當得益州。」後呂岱從蜀還,遇之白帝,說備部衆離落,死亡且半,事必不克。權以難範,範曰:「臣所言者天道也,而岱所見者人事耳。」[三國志]
字形演变:
甲骨文:



金文:



竹简帛书:

说文解字篆文:

标签:古字形书法
加入收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