倦的甲骨文,金文,竹简及象形码
「寡人聞之,哀樂失時,殃咎必至。今王子頹歌舞不倦,樂禍也。夫司寇行戮,君為之不舉,而況敢樂禍乎!奸王之位,禍孰大焉?臨禍忘憂,憂必及之。盍納王乎?」虢公曰:「寡人之願也。」[左傳]
「不可。臣聞之曰:『報者倦矣,施者未厭。』狄固貪惏,王又啟之,女德無極,婦怨無終,狄必為患。」[左傳]
「默而識之,學而不厭,誨人不倦,何有於我哉?」[论]
「若聖與仁,則吾豈敢?抑為之不厭,誨人不倦,則可謂云爾已矣。」公西華曰:「正唯弟子不能學也。」[论]
「居之無倦,行之以忠。」[论]
「先之,勞之。」請益。曰:「無倦。」[论]
「子夏之門人小子,當洒埽、應對、進退,則可矣,抑末也;本之則無。如之何?」子夏聞之曰:「噫!言游過矣!君子之道,孰先傳焉?孰後倦焉?譬諸草木,區以別矣。君子之道,焉可誣也?有始有卒者,其唯聖人乎!」[论]
「韓子盧者,天下之疾犬也。東郭逡者,海內之狡兔也。韓子盧逐東郭逡,環山者三,騰山者五,兔極于前,犬廢于後,犬兔俱罷,各死其處。田父見之,無勞倦之苦,而擅其功。今齊、魏久相持,以頓其兵,敝其眾,臣恐強秦大楚承其後,有田父之功。」[戰國策]
「此飾說也。」王曰:「何謂也?」虞卿曰:「秦之攻趙也,倦而歸乎?王以其力尚能進,愛王而不攻乎?」王曰:「秦之攻我也,不遺餘力矣,必以倦而歸也。」虞卿曰:「秦以其力攻其所不能取,倦而歸。王又以其力之所不能攻以資之,是助秦自攻也。來年秦復攻王,王無以救矣。」[戰國策]
「吾端冕而聽古樂則唯恐卧,聽鄭衞之音則不知倦。敢問古樂之如彼,何也?新樂之如此,何也?」[史記]
「政在來遠附邇。」他日,葉公問孔子於子路,子路不對。孔子聞之,曰:「由,爾何不對曰『其為人也,學道不倦,誨人不厭,發憤忘食,樂以忘憂,不知老之將至』云爾。」[史記]

